訊息: |
最新消息:
|
如何治療憂鬱症?
憂鬱症代表大腦的情緒荷爾蒙如血清素(serotonin)、正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或多巴胺(dopamine)的運作已經失衡,是一種生理疾病,不是想開了就會好。需要及早發現與治療,多數患者的憂鬱症狀經過治療都會改善,預後會比較好。
輕度的憂鬱症可藉由規律生活作息、培養舒壓的方法(運動、參加活動)、親友的支持和陪伴來幫助自己。接受心理治療協助學習正面思考、情緒調節、及壓力因應等,以改善憂鬱程度。
中至重度的患者,特別是合併妄想、幻覺等精神病症狀,或是有躁鬱症病史的患者,需要使用抗憂鬱藥物治療,以調整病患的腦內神經傳導物質,減緩憂鬱症狀的嚴重度。
抗憂鬱藥可能會在第一周出現副作用,精神科醫師會根據病患的個別差異來選擇藥物進行治療,有時候需要幾週進行嘗試,直到找到對病人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少的藥物才能確定。抗憂鬱藥物的藥效不會馬上出現,但是副作用卻可能在抗憂鬱藥的療效出現之前發生,病人常認為藥物沒有幫助而停用藥物。因此在急性治療期,藥物發揮作用之前堅持服藥十分重要。藥效大約需要2到3週出現,一個月後會有顯著的改善,通常建議患者在症狀改善後繼續服用6個月以上的藥物,同時以心理治療協助患者面對問題以改善關係和生活。
通常第一次發病時,持續藥物治療時間,約需半年至一年;若重複發作(多於3 次)或有家族病史、症狀嚴重的高風險患者,病程容易復發,醫師會建議長期的維持治療,以降低復發的風險。
抗憂鬱劑不會成癮依賴,未諮詢醫生前,切勿停止服用任何抗憂鬱藥物。 若不需維持期,或完成持續治療期且未出現憂鬱症狀後,醫師會逐步調低劑量。如劑量降低後仍未出現憂鬱症狀,即可考慮停藥,降低劑量至停藥一般需2~4 週。
突然斷藥不但會增加再次罹患憂鬱症的機率,也可能產生身體不適,如停藥症候群(discontinuation syndrome): 頭暈、噁心、疲倦、肌肉痛、寒顫、焦躁、易怒等,通常持續1~2 週便漸漸消失。停藥後仍需注意憂鬱症復發的症狀,復發最常發生在停藥後的2 個月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