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息:
最新消息: 肌肉放鬆團體即將於10月2日於.....

為什麼會得憂鬱症?

  「憂鬱症」是大腦的疾病,是生物、心理與社會等因素交互作用所導致的,並不僅僅只是心理作用想不開,而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生理疾病。

 

生理因素

 

憂鬱症有遺傳的影響,如果有憂鬱症的家族病史,罹患憂鬱症之可能性相對較高。而體質的脆弱性腦部疾病或受損(巴金森症、中風、失智症、腦腫瘤、癲癇發炎、及內分泌失調(甲狀腺功能異常、腎上腺功能異常)丶免疫疾患(類風溼性關節炎、全身性紅斑性狼瘡)、癌症,甚至是藥物: 如降血壓藥物、心臟用藥,或是類固醇,酒精、毒品也會引起憂鬱症狀。

 

心理因素

 

發展時期的創傷(如受虐丶父母長年爭吵、離異或死亡…等),可能使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較脆弱的性格,如自我要求過高、依賴性格、悲觀而習慣負面思考等,在壓力下都容易產生憂鬱症狀

 

社會因素

 

持續暴露於暴力、長期被忽略、虐待或貧困的環境,或是長期慢性壓力的累積: 如失戀分手、被同學霸凌、父母爭吵、夫妻失和、貧困債務、工作或學業的壓力等,可能會導致憂鬱症發生。

 

  大腦在上述因素影響下,導致腦部神經傳導物質ㄧ主要是血清素(serotonin)、正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或多巴胺(dopamine)三大系統運作失衡,導致憂鬱症,以心理、情緒症狀來表現(情緒低落、提不起勁、什麼事都不想做,對過去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),也會影響到身體如自律神經、內分泌、免疫、疼痛感覺等多重系統,出現胸悶心悸、消化不良、腸胃不適、拉肚子、全身倦怠無力、慢性疼痛等身體症狀反覆發作之後,影響到抗壓性,只要輕微的壓力就會復發,或是不需要壓力也會發病。